明朝是以实物交税,400万两白银是工商税农业税,都是以实物大米交税。清朝的征税方式和现在差不多。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税收制度。据说宋朝鼎盛时期一年税收1.6亿多元,折合成白银却少之又少。到了明清时期,海外白银大量流入,白银兑换量增加。明朝一年的税收是400万两白银,清朝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,因为宋朝是全部征收,分配给地方政府,明朝是地方政府留着“需要”再上缴国库的部分。
明朝的商税原来是30比1,是3.3%。后来明成祖和内阁考虑减轻国家负担来减轻百姓负担,万历时期降到了1.5%。小生意,摊贩,年营业额40两白银,即营业额在26432元以下的,免税。结果到了后期,一个耕地面积十几亿亩,人口接近两亿的国家,税收少得连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都招不到。
4、清朝税收有哪些清代早期的财政收入结构是传统模式,以地税为主,其他收入为辅。鸦片战争以后,尤其是咸丰以后,这种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变化,田赋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。关税收入。清代前期的财政收入都是以税收的形式。按收入来源可分为四个经常性税目:土地税、盐税、关税、杂税。还有盐税、矿产税、货物税、契税、地方税、牙税、驿站费、地方药税等。
丁银和田赋是两个主要的税目。农业税;这个从改革开放就开始收了,最近才取消。然后是向商人征收的少量杂税,相当于现代的“工商税”;有些省份,如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奉天(辽宁)等地,要向京城缴纳白米,用于宫廷消费、官员工资、发放军饷、调剂百姓粮食,称为曹亮。这是普通人必须向国家缴纳的三种主要税收。后来有了补偿,一些省份提高了征税额度。
5、清朝如何收税清朝采取鞭挞、摊地入亩的政策:清代税制以鸦片战争为分水岭,分前期和后期。前期沿着历史传统道路发展;后来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开放,他们被迫改弦更张。前期税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“传丁入亩”。明代一条鞭法并没有完全解决地丁合一的问题,人口和田赋仍然是两个税目。清代经过康、雍、甘三代,檀鼎终于遍布全国,完成了田赋收银中地与地、税与役相统一的历史任务。
6、...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。材料一:清朝的财政制度,从顺治朝建立初期到雍正朝的完善,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纪律,以对账和报账为主。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格的规定,其经常性财政收入列出10项,都是统一固定的,不能随意更改。然而,19世纪40年代以后,这种静态的、固定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形势。太平军崛起后,报账制度崩溃,无钱可拨的中央政府失去了统筹地方财政的能力。晚清时期,中央政府在开辟财源方面几乎无所作为。基本上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,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的财源,其中的大项有:厘金、关税、钱币、公债。